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,自己私下里写日记,不过最近听说因为搀扶一个摔倒的老太太吃上了官司,日记本也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,这时就需要一台行车记录仪来帮忙了。以诙谐带点小讽的段子引出今天的主角--行车记录仪,下面跟大家盘点一下2016年行车记录仪市场的风风雨雨。
一、记录仪的前世今生
行车记录仪上市时间比较长了,具体哪一年也说不清了,之前中国生产的记录仪主要出口到国外。直到2011年国内市场销量呈井喷式爆发,当时因为社会上几个“碰瓷”热点事件,车主们转变思想主动防御,那时也是行车记录仪行业的黄金发展期。至今,行车记录仪的国内市场已经走过了5个春夏秋冬,但在汽车电子市场里还稳坐头把交椅。
2016年上半年记录仪品牌关注度分析
行车记录仪本身技术含量不高,虽然如今功能五花八门,主体就是摄像头配内存卡,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小品牌都可以进入到行业中来。但记录仪行业推陈出新也很快,坚持下来,不断深耕细作,丰富产品种类其实并不容易,因此从数据上分析,真正占有率比较高的品牌都是入行多年并且坚持下来的“老牌子”。
记录仪的各方百态
行车记录仪从厂家生产出来,经过渠道经销商、代理商,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,主要分为三个环节,这也是传统线下销售的模式。在去汽配城、汽车用品店和展会时,看到了行车记录仪行业厂商、经销商、消费者的百态。
厂商篇
京东商城行车记录仪销量检索结果,前五席360占三个名额
2015年5月28日,360推出第一款行车记录仪。
2015年11月,小米旗下的小蚁行车记录仪发起众筹。
360是国内杀毒软件的佼佼者,小米则在智能手机领域发展顺风顺水,这两大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入主行车记录仪行业,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,无疑使记录仪行业竞争更加激烈。不过目前看来360行车记录仪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而小蚁则名不见经传。
行车记录仪科技含量低,入门门槛低,催生了一大堆品牌。一些记录仪小厂粗制滥造,打价格战恶性竞争,虽然取得了一定销量,但把记录仪的体验和使用效果拉低,把一些真正做好产品的公司淘汰。市场混乱消费者无从选购,360和小米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,以自身品牌的影响力,让消费者掏腰包,赢得市场占有率。
经销商篇
人去楼空的摊位
为了给读者提供准确的产品行情,我们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汽配城,走访了很多经销商。有的经销商很热情,能够坐下来聊聊市场行情,也吃到过不少闭门羹,但绝大多数经销商表现出的是麻木,对市场的麻木。
在大经济环境寒冬的情况下,加上电商对实体的冲击,记录仪经销商的日子并不好过,大多数勉强能够维持,也有部分经销商撤摊位的。以汽配城为例,维修保养的商家占了绝大多数,他们通常都代销行车记录仪,赚一些差价;而专门的电子产品经销商,以批发为主,销量稳定,相对好过些。
用户篇
行车记录仪不属于快销品,消费者在选购前都会仔细斟酌、对比。当下消费模式以网购为主,快捷便利,而网上购物货比三家,比外型,比价格,比配置,一目了然。一些去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也提前做了功课,不会轻易地被经销商忽悠。
在互联网时代,信息开放、来源多,不懂可以问度娘!
二、记录仪的发展趋势
一个摄像头、一个方案加上存储单元构成了记录仪的主体,并不复杂。但是随着用户的需求增多,厂商把各种黑科技加入到产品中来,增加了产品的卖点,推动记录仪产品前进的步伐,记录仪变得更智能、更安全、更多样。
ADAS驾驶辅助系统
自动驾驶是汽车圈子里比较火的话题,无论是整车厂还是激光雷达的厂商,都备受关注,各种路试、各地的政策接踵而至。很显然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一部分,而ADAS驾驶辅助显然是行车记录仪智能化的表现。
目前行车记录仪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比较简单的,通过摄像头的拍摄,得到周围环境的信息,通过一定算法,能够实现前车碰撞预警和车道偏离预警。虽然功能比较简单,但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很实用的,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。
互联化
随着用户对车内内饰的要求提高,更多的用户选择隐藏式行车记录仪,不遮挡司机视线,不影响车内空间和美观。这样的条件催生出许多无屏幕的记录仪产品,用户如想查看视频资料需通过与手机互联。
手机需要安装指定的APP,通过wifi与记录仪互联(不会产生流量费用)。能够设置记录仪的各项参数,查看行车视频也非常方便,充满了个性化和科技感。
有些产品额外设置了一个蓝牙遥控器,在紧急情况或有拍摄需要时可以手动保存,非常方便且实用。
阳关道or独木桥
之前许多行车记录仪外型设计简洁,类似卡片机,内置有电池,可以当作移动DV来使用。最近一些厂家利用行车记录仪产品,随产品增加了些许套件,如头盔支架、自行车支架、外置电池、防水保护壳等,摇身一变成了运动相机,价格也翻了一番。
USB记录仪
但这样消费者真的买账吗?笔者作为一个记录仪用户,肯定不会把记录仪当作运动相机来用,涉及记录仪拍摄角度调节、安装等一系列问题。笔者也真心希望这条路能够走得通走得顺,把国产运动相机带向世界,走上新高度!
三、记录仪的行业大事
行车记录仪的屏幕在行业内本身里利润低,市场份额小,由于这几年中低端屏幕厂商接连亏损,所以一部分厂商转投手机、平板屏幕的怀抱了,导致行车记录仪屏幕的产量缩水严重,导致今年8月行车记录仪产品全面涨价。
涨价的罪魁祸首--屏幕
拿4.3寸屏幕来说,进货价从原来的19元,涨到如今的40元,涨了一倍多,而且这价格也不见得能拿到货。羊毛出在羊身上,再从经销商到消费者手里,每台产品的涨幅在50元左右,最后的种种还是强加在消费者头上。
智能后视镜的出现无疑加剧了记录仪的竞争,丰富实用的功能,加上联网的优势,以安卓为主的操作系统,让人们上手容易。虽然现阶段智能后视镜走量不是很大,对记录仪没有造成致命打击,但是更多、更实用、更花哨的功能确实赚足了眼球,未来价格下探势必会抢走相当一部分行车记录仪的用户,更进一步压低了记录仪的售价和利润空间。
点评: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,在大市场经济状况不好的背景下,行车记录仪行业同样遇上寒冬。其实困难时期正是行业去伪存真的最佳时机,把那些“毒瘤”厂商淘汰掉,提升产品整体质量;大厂商应潜下心在产品上下功夫,打破智能后视镜对行车记录仪的围追堵截,待市场好转一飞冲天。
笔者yy一下,17年政府会不会出台相关政策,同胎压检测产品一样,整车出厂必须配备行车记录仪,那么后装市场面对的主要是市场存量车。毕竟行车记录仪在国内的用处很重要,政策强制安装记录仪,做到车车都有记录仪,那么“碰瓷党”就彻底失业了,社会的不正风气也就不知所踪了。